赵匡胤登基之后为何要杀掉封丘门守将,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公元960年正月初一,契丹大军联合北汉挥兵南下。后周恭帝、年仅8岁的柴宗训不知如何是好,在宰相范质的建议下,朝廷派遣归德军节度使、检校太尉赵匡胤领兵抵御。没想到的是,两天后,赵匡胤竟然在陈桥驿发动兵变,利用黄袍加身,带领将士们反攻开封城,进而建立了宋朝。
根据《宋史》等官方史料记载,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前,完全没有预谋,甚至是被赵普等人“逼”着称帝的。这种说法,虽然颇具争议,但也有其合理之处,因为赵匡胤发动兵变之后,挥师攻打开封,开封外城的守将,并没有人接应赵匡胤,他甚至一度被拒之门外。
赵匡胤出生于军旅家庭,五代乱世,赵匡胤凭借自己的骁勇和机智,得到了后周太祖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的重用,并且屡立战功。公元958年,赵匡胤随柴荣北伐,虽然连战连捷,但无奈柴荣突然生病,退兵回京后卧病不起,最终驾崩。临终前,赵匡胤接替张永德担任殿前都检点,因此,在听闻契丹大军入侵时,赵匡胤被委以重任,率军迎敌。
陈桥驿离开封只有40里,赵匡胤正月初二带兵出发。正月初三这天正好是他的原配妻子的忌日,赵匡胤因此饮酒怀念亡妻,酒入愁肠,半分醉意。赵普和赵光义见时机成熟,便劝大家说:“当今皇帝年幼,不能亲征,我等用性命为国效力,皇帝并不记得我们的功劳,不如趁此机会拥立成年的将领为帝。”
赵普的这个建议极大地煽动了将士们的情绪,大家纷纷建议拥立主帅赵匡胤为帝。然而,赵匡胤听闻后,却连连推辞。最终,将士们趁赵匡胤喝醉,用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,然后跪倒在赵匡胤面前,齐呼“万岁”。赵匡胤知道木已成舟,不造反就是一死,于是振臂一呼,掉头向开封挺进。
当然,很多人质疑赵匡胤造反并非被逼无奈,因为从事先准备好的黄袍,以及赵匡胤之母杜氏所言“吾儿素有大志,今果然”的细节来看,可能他早有预谋。但唯有一点解释不通,当时的开封城分为外城和内城,赵匡胤安排石守信等人率领禁军在内城接应自己,但却在进入外城时遇到了挫折。史载:
宋艺祖推戴之初,陈桥守门者拒而不纳。
柴荣在位时,对开封城进行了外扩,开封外城一共设有12座城门,其中,北面的城门有4座,分别为陈桥门、封丘门、酸枣门、卫州门。离赵匡胤最近的城门是陈桥门,赵匡胤率军杀回开封时,陈桥门的守将见赵匡胤反叛,不开城门。赵匡胤不得不绕到其他城门,但其他城门也一样坚守。按理说,内城比外城防卫更加森严,赵匡胤既然让石守信在内城配合自己,为何在外城没有提前做安排呢。因此,说赵匡胤提前预谋造反的,这一点解释不通。
且说赵匡胤绕了一大圈,始终没有将领为他开门,当他绕到封丘门时,封丘门的守将主动投降,立即打开城门迎接赵匡胤。
遂如封丘门,抱关吏望风启钥。
然而,让人想不到的是,赵匡胤登基后,他却下令:杀掉封丘城门的守将。
及即位,斩封丘吏而官陈桥者,以旌其忠。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赵匡胤继位后,斩杀了封丘门的官吏,而晋升了陈桥门的官吏,目的是表彰后者的忠诚。
这就很奇怪。那些没有主动给赵匡胤开城门的将领,例如陈桥门的将领,都得到了赵匡胤的提拔和奖赏。主动给赵匡胤开门的封丘门将领,却被赵匡胤无情地杀了。若不是封丘门将领主动投降,赵匡胤除了攻城外,根本没有办法快速进入开封外城。封丘门守将立下如此大功,赵匡胤为何要杀掉他们呢?
实际上,这是因为,随着站的位置不同,赵匡胤的心态发生了变化。赵匡胤起兵造反时,当然希望后周的将领能够主动投降,向自己敞开大门。然而,当他登基为帝后,必然不能容忍主动向叛军投降的守将,因为如果人人效仿这些不忠诚的守将,那大宋的都城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。
所以,赵匡胤做出了表彰忠臣、诛杀叛臣的决定,只是可惜了封丘门的这些守将,本以为自己会被封妻荫子,结果却因太“主动”,丢了卿卿性命。
从历史成就上看,赵匡胤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君主,但赵匡胤诛杀封丘门守将这件事却有很大争议。明朝文学家冯梦龙认为,赵匡胤此举是奖罚分明,值得提倡。然而,更多的人则为这位将领感到可惜。您是什么观点呢?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37913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